设计赋能教育,为泰国蒙氏学校创造“有准备的环境”丨牧童托幼

2025-08-22

“教育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人类个体自然发展的结果。它并非通过聆听言语获得,而是通过儿童在环境中的经验得来。” —— 玛利亚·蒙特梭利

在蒙氏理论的指引下,牧童为泰国蒙特梭利国际学校设计了全新户外自然乐园与室内活动中心,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回应儿童内在发展的需求,激发其自主探索与学习的本能。

图片

蒙特梭利强调儿童通过与真实、自然的环境互动来建构认知和发展动作协调性。设计师以“自然即教室”为灵感,打造“有准备”的自然环境。

图片

森林秘境

仿生树纹立柱支撑起高低错落的平台,树皮肌理唤醒孩子对自然的亲近本能。电话钻网如藤蔓般连接高塔与平台,孩子们在攀爬中,锻炼平衡与空间感知,这正是蒙特梭利所重视的“动作教育”。

感官探索

孩子们通过敲击、拍打、聆听和对话,探索声音的物理属性,理解因果关系(动作产生声音),并在合作游戏中体验沟通与协作的乐趣。这是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在户外的延伸,让学习发生在自发的好奇与互动中。

图片

机敏挑战

独木桥、梅花桩等拓展设施镶嵌于草木间,鼓励孩子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进行风险评估、策略规划与肢体协调的挑战,发展其“实际生活技能”的雏形。

图片

户外空间的核心是提供真实、多感官、具挑战性且安全的环境。自然的材质、贴近生活的活动(攀爬如登山、钻网如穿越丛林)、可自由选择的感官设备,都是为了支持儿童在“工作”(自主选择的、有目的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构建。

图片

室内环境是蒙特梭利教育中“精致化感官”和“动作协调”的关键场所。我们以清新自然的绿色与温暖柔和的米黄色为主调,打造了一个安全、有序、富有探索性的感官实验室。

几何软包群岛

球体、立方体、波浪形软包如岛屿般散布,孩子们在攀爬、倚靠、触摸、碰撞中,直接感知几何体的特性(棱角、弧度、稳定性)、空间关系(高低、内外)。这种三维的、可操作的体验,远比平面图片更能帮助儿童建构对世界的理解。

图片

色彩情绪场域

整体采用低饱和度的自然色系(绿、米黄、白色),营造平静、专注的氛围,符合蒙特梭利环境对“秩序感”的要求。局部点缀明快的色彩(如天蓝、明黄),用于视觉引导、分区标识或激发特定区域的探索兴趣,在和谐中蕴含变化。

图片

动线探索游戏

软包组合形成隧道、斜坡与矮丘,爬行、翻滚、钻越的过程,既是肢体协调训练,也是空间路径的自主规划。这种无预设终点、鼓励自我挑战的动线设计,支持儿童根据自己的发展节奏进行探索,在重复练习中精进动作技能,获得自主感和胜任感。


室内空间的设计核心在于安全、有序、支持感官精致化与动作协调软包提供了物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允许孩子大胆探索;清晰的视觉秩序帮助孩子专注;丰富多样的形态和可移动/组合的潜力,则提供了无限探索的可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需求。

图片

在设计中,我们始终思考,这个空间是否在“追随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为他们创造一个深度契合蒙特梭利精神的“有准备的环境”:

精进动作技能:攀爬、钻越、平衡、敲击等多样活动,系统性地锻炼了孩子的大肌肉群、精细动作、平衡感与身体协调性。


促进感官发展:户外自然的材质纹理、丰富的声音装置,室内多样的几何形态与触感,全方位刺激并精致化儿童的感官。


支持自我构建:动线无预设终点,设备无单一玩法,通过自由探索和自主选择活动,儿童发展出内在的秩序感、专注力、独立性和决策能力。


连接自然与真实:户外大量使用自然材质和仿生设计,培养儿童对自然的亲近感与尊重,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园所中每一处树纹的触感、每一声音管的震动、每一块软包的弧度,都在鼓励孩子对世界说‘让我试试看’,同时也回应了蒙特梭利博士的洞察——环境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我们创造的游乐空间,成为支持生命自然绽放的‘有准备的环境’。

E

N

D

声明:牧童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素材来自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于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处理。

展开